聯賽革新與香港欖球總會發展願景互相呼應
[2019年8月28日,香港]: 正當「欖球世界盃」如箭在弦之際,香港欖球界亦密鑼緊鼓籌備本地新球季,新球季所有男女組別共有26間球會派出89支爭標隊伍,全季共有710場賽事。
隨著七人隊和十五人職業化項目、女子十五人隊首次晉身「世界盃」決賽週、男子十五人隊也與「世界盃」決賽週觸手可及、大灣區首支職業欖球隊 - 富衛華南虎成軍所造成的協同效應,令參與欖球人數年復年地增加。
這些元素讓香港欖球環境散發出獨特魅力,吸引更多準港腳留港發展之餘並招來更多海外好手來港尋求機遇,本地聯賽競爭性也因而水漲船高。
青少年組別也有類似的現象,來自學界、球會和港隊青年軍的新血源源不絕。
香港欖球總會(欖總)為進一步催谷這些進步動力,因而訂下覆蓋「投入參與(engage)、留住球員(retain)、提升表現(perform)、持續發展(sustain)」這四大範疇的5年計劃。
欖總與一眾本地球會在上季結束後已埋首新一季男子賽事的革新工作,新改變也與香港隊的國際賽目標互相呼應。
欖總欖球營運總監戴里斯(Dai Rees)說: 「我們不可能單打獨鬥,球會尤其是超級聯賽組別的參與更見重要。」
華南虎和環球極速欖球(Global Rapid Rugby)是強化本地聯賽的重要一環,一方面為本地好手提供發揮舞台,另一方面吸引海外優質球員來港發展。
環球極速欖球已公佈2020賽季的主客制規模更大,也代表了場上的競爭更激烈。於9月7日開鑼的本地聯賽為配合環球極速欖球新球季而有所變化,本地超級聯賽共有17週賽事(15週聯賽和兩週的4隊制的季後總決賽) ,並於3月初煞科。
2019年超級聯賽共有6支爭標份子,各隊經過10週聯賽後力爭4個季後總決賽席位,而季後總決賽盟主將經過兩週賽事後誕生。
超級聯賽也引入全新和為期5週的「超聯挑戰盃」(Challenge Trophy) ,這盃賽不但讓球隊作為季前熱身,更藉此審視自身的板凳結構和深度。
為促進球會提拔新血,欖總調低「超聯挑戰盃」的參賽球員年齡限制,藉此提供更多機會讓年青球員為超聯球會上陣作磨練。
每間超聯球會可在每場「超聯挑戰盃」比賽的23人名單中安排最多5名25歲或以下球員。超聯球會亦可在「挑戰盃」完結後才提交超級聯賽的終極32名球員人選,此舉希望激勵年青球員勇於爭取表現。
此外亦希望落選超聯32人名單的年青球員轉戰超級聯賽A組賽事,以配合欖總強化超級聯賽A組賽事水平之餘,還藉此收窄頂級與次級聯賽組別間差距的目標。
新球季也設立19歲以下超級聯賽,令新人有更多鍛練機會。戴氏明言這些新舉措的必要性,目的是讓香港隊變得更強大挑戰更高層次。上年的19歲以下組別有306名註冊球員,當中四分之一在海外留學,因而減少了本地球員庫的挑選選擇。
這與欖球營運部每季有100名球員加入成人欖球級別的目標相距甚遠,戴氏指出過去5屆「世界青年欖球盃」(World Rugby U20 Trophy)有70名球員擢升至成人欖球,但仍與理想數字有些落差,因而催生了「超聯挑戰盃」。
雖然拔尖人數未達如期,但該批前青年軍中如丹馬克(Max Denmark) 、史戴爾斯(Hugo Stiles) 、艾迪亞(Paul Altier)和普斯(Alex Post),已經成為大港腳。但戴氏認為仍美中不足並指國際欖球理事會(World Rugby)的全球數據顯示這歲數組別的人才流失率高達百分之50。
戴氏說: 「大家明白要給予更多機會予年青球員,『超聯挑戰盃』讓球會更能彈性安排未經琢磨的球員展示實力,同時也不會影響球會聯賽和季後總決賽爭標的部署。」
上屆聯賽競爭激烈,「挑戰盃」相信對來季爭標形勢具一定的指標性。
更多男子超級聯賽詳情將於9月初的「盛寶金融本地男子欖球聯賽」贊助發佈時公佈。
資料及相片來源 : Elite Step Asia / HKRU